商業化讓紡織非遺日久彌新
隨著錦繡中華-2017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已漸入佳境,6月8日,振興傳統工藝學術論壇"傳統紡、織、印、染、繡"技藝傳承與發展創新學術研討會舉行,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文·永不遺失的繡夢”EVE CINA高高等時裝秀發布,三大活動繼續為此次非遺大戲推波助瀾。
恭王府與中紡聯戰略合作重錘定音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質優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響應地區“構建中華質優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的文化復興戰略,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文件精神,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說,紡織傳統工藝,在整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歷史悠久,文化積淀非常深厚,而且跟現代生活聯系緊密。雙方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為核心,重點開展非遺相關門類的合作研究與共建工作。
雙方今后將在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提升、標準研究、展覽展示、文創研發等領域建立高效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建相關的非遺研究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紡織類)協同創新中心,共同舉辦學術會議,開展非遺與傳統服裝服飾研發與設計、非遺與文創衍生品開發等項目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對于研究成果進行宣傳推廣。
夏華:用公益的心+商業的手法傳承非遺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越博大精深越找不到載體,從的一個非遺的點,做出力道,從而形成更大的突破。
依文集團以博大的公益情懷創立“依文·中國手工坊”,作為傳承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的平臺,在實踐中進行了一系列建設。依文建立起手工紋樣數據庫,堅持利用供應鏈解決方案和“互聯網+”發展模式,通過數據庫資源匹配,吸納全球高端設計師及創意機構共同參與,從而實現較精髓文化元素在現代時尚生活中的應用和產品產出。依文集團在開拓民族手工藝國際化展示和商業渠道,形成商業價值上的成功,真正實現了傳承與發展非遺文化瑰寶。同時,其依靠質優企業家等公益和社會力量,打造高端手工藝體驗之旅的做法,更促成反哺傳統手工藝非遺地域經濟發展,以良性保護對傳統工匠精神生成長期的推動力。
蔡中涵:讓商業化吸引年輕人關注非遺
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中涵認為,可以預見,我們將迎來中國手工藝的新的春天,但是這個春天的核心點是:中國手工藝必須跟所有商業,人們的生活結合,滲透到衣、食、住、行中。
商業化要更猛烈,吸引更多的人去關注,特別是年輕一代。如果只有老的一代一直在研究文化、理解文化,中國手工藝還得進博物館,變成文物、古文物,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年輕人如果不喜歡中國手工藝,不去關注中國手工藝,那么就失去了它的延續性,拓展的未來。
會議還對刺繡非遺文化進行了深度匯報,總結了相關保護研究工作的成果,并集中探討了“如何通過時尚和現代商業的方式保護非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