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成立創新聯盟聚焦海洋材料研究
發布日期: [2017/11/19]
共閱讀 [951] 次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張辛欣)蝦蟹也能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以蝦蟹殼體廢物為原料,經過提純、溶解、紡絲制得的純殼聚糖生物纖維,不僅天然抑菌、防霉祛臭,還可實現綠色生產,已在服裝、醫療等領域投入使用。紡織業也聚焦海洋材料,成立“殼聚糖材料醫衛應用技術創新聯盟”,加速新材料研發應用。
這是記者17日從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獲悉的。
在諸多創新中,材料的創新較為基礎,帶來的改變往往是革命性的。以紡織為例,萊卡面料的突破讓內衣更加貼身舒適,內暖纖維的革新讓衣服兼具輕薄和保暖。隨著技術的突破,一些看似與紡織不沾邊的材料正在成為新型纖維,為人們的衣著增添“科技味”。殼聚糖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從蝦蟹殼體等提煉出的殼聚糖纖維,因為天然抑菌、吸濕快干等功效,正成為行業前沿材料。以殼聚糖材料研發龍頭企業海斯摩爾為代表,目前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產品涉及醫療衛生、紙尿褲、服裝服飾等多領域。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說,工信部將以殼聚糖材料為代表的生物基新纖維列為未來重點支持的對象。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聯合專家、企業、院校等成立“殼聚糖材料醫衛應用技術創新聯盟”,旨在搭建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平臺,聚焦海洋纖維研究,加強殼聚糖原料、纖維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等協同創新,提高工藝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和產品質量穩定性、品種豐富性,并將探索新型應用模式。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表示,將加大力度提高新型纖維產品的質量和標準,使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同時培育和扶持新型纖維的中國產品。
湖北博韜合纖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的丙綸短纖維主要用于無紡布用PP短纖、氈用PP短纖、裝飾布用PP短纖、 衛生材料用PP短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