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上與賽事保障相關的紡織元素
2022年北京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比賽,共計產生109枚金牌,冰雪運動健兒們紛紛在各類賽事中大顯身手。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導前沿科技、促進文體旅融合、建設健康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具有獨特作用。紡織行業是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與北京冬奧會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紡織元素無處不在。因此,本刊特設“冬奧會上的紡織力量”專題,幫助讀者感知產業魅力,把握市場機遇。本期將介紹北京冬奧會上與賽事保障相關的紡織元素。
石墨烯發熱背包
在冬季環境中,石墨烯材料發揮著巨大作用。據悉,由北京創新愛尚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家科技”)聯合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低溫環境石墨烯智能發熱產品及熱力保障應用技術,可針對冬奧會低溫環境下人員、現場專業設備的保暖需求,突破石墨烯柔性織物加熱材料的低溫啟動和運行、快速電熱轉換等關鍵技術,實現石墨烯柔性織物加熱技術低溫應用。
北京國際云轉播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冬奧賽場的高清視頻云轉播工作,其中在張家口賽區的保障工作,需要工作人員背一個“云轉播背包”,利用愛家科技的石墨烯加熱裝置,里面的轉播設備可在零下20℃正常開機使用。
智能床
北京冬奧組委會專門為運動員配備了可以進行智能化控制的智能床,曾令美國雪橇運動員Summer Britcher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贊不絕口。
據了解,該智能床寬1.2米,默認長2米,并在高度、硬度、長度上都可以調節。在長度上,智能床以20厘米為一檔,最大可以調整到2.4米;在高度上,床頭床尾的高度可以分別調節;在硬度上,除記憶棉床墊外,還準備了一些椰棕床墊,以滿足不同需求。智能床可以照顧到運動員的脊柱,只需要通過遙控設置到適合的睡覺角度,床墊中的記憶棉和智能傳感器就能為運動員們提供按摩等服務。不僅如此,如果睡姿不舒服,運動員打呼嚕,智能床還能幫助調整頭部高度進行緩解。
過濾類制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義重大,那么如何保障冬奧會現場人員的呼吸安全呢?空氣消毒機的充分應用,智能機器人分布在場館各處開展清掃消殺、移動測溫、防疫監督等工作,極大限度地確保了比賽場館及生活環境的防疫質量。不論是空氣消毒機還是智能機器人消毒機都使用了大量的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材料,發揮著過濾、除塵等核心作用。
腋下創口貼
本次冬奧會推出了多種抗疫“黑科技”,其中一款目前世界上最小、最精準的可穿戴式測溫設備“腋下創可貼”出自位于泰安的山東醫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
這款“體溫計”的芯片傳感器僅有沙粒大小。需要測溫的人員只需將設備貼合在腋下的皮膚上,即可實現自動測量、自動上報,一旦發現體溫異常,遠端檢測人員便會發出預警,測溫者自己也可通過手機App關聯后隨時獲取測量結果。“腋下創口貼”測溫精度極高,達到了0.05℃,美國的同類體溫貼檢測精度為0.1℃-0.2℃。而且“腋下創口貼”功耗極低,充一次電可用10天。目前,“腋下創口貼”的升級版多體征感知設備,與大數據預警平臺相結合,可實現體溫、心率、呼吸率、血氧、運動、血壓、睡眠7項監測和預警。佩戴該設備的工作人員任何一項指標異常,系統都會自動報警。
清廢團隊套裝
2月12、13日,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連續降雪,云頂場館清廢保障團隊出動清廢服務工作人員近200人,進行鏟冰除雪保潔等工作,確保道路通暢等清廢保障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據悉,這些工作人員的服飾由可口可樂中國提供,外套設計借鑒了戶外沖鋒衣的可拆卸功能,搭配了可拆卸的防寒外套和褲裝,滿足了極大溫差下的作業需求,外套面料采用了RPET材料(飲料瓶再生材質),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污效果。
保暖絮片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以及安保民警防寒服裝中的保暖“內芯”由江蘇康大無紡有限公司制造。此次研制的北京冬奧制服專用保暖材料——多維蓄熱保暖絮片,70%采用了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的多種功能性滌綸短纖,30%采用了恒天中纖紡化無錫有限公司與上海安凸阻燃纖維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功能性錦綸短纖混合研制成的。這些多功能性短纖可以吸收轉換光能和人體的熱能并能夠實現長時間蓄熱,同時功能性短纖的質輕、柔軟、回彈好和吸濕性好的特點提高了保暖絮片的舒適性。